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壞賬銀行"並不壞,中國華融無得輸

五中全會前夕,港股氣氛突破向好。昨日,內地公布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高於預期,港股以907億元大成交突破22800阻力位,漲448點,收報22888點。中再保(1508)、華融(2799)、中金等重磅金融股陸續上市。

10月15日,中國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2799)宣佈在港上市計劃,由今日(16日)至下周四(22日)招股,料於本月30日港交所主板掛牌,華融每股作價3.03港元至3.39港元,淨集資額最高可達195.59億港元(約為25億美元)。集團將發行57.7億股H股,相當於擴大後股份15%,當中95%為國際配售,5%在港公開發售,另有15%超額配股權。華融是次集資低過原來計劃的最多214億元,主要是財政部及中糧集團不售舊股套現。

中國華融(2799)是俗稱“壞賬銀行”的不良資產資產管理公司,華融資產成立于2012年9月28日,目前總資產超過6000億元,淨資產超過800億元,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資產規模最大的公司。隨著業務的擴張,華融資產已經從專門處置不良資產的機構轉型為綜合性金融集團。目前,華融資產主要業務包括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及投資三大板塊,2014年三大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6.1%、35.1%和9.9%,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占比仍最大。

中國華融(2799)擬將募集資金約60%用于發展核心業務,即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約30%將用于發展金融服務業務,向該板塊下屬子公司增資;約10%將用于發展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拓展母公司的投資業務及向板塊下屬子公司增資。

根據招股文件, 華融已經引入十名基礎投資者, 包括巨寶投資、 國網英大、 前海人壽、 楊受成、 中融國信託、 中國泛海國際、 重慶渝富 (香港)、 中廣核投資 (香港)、嘉實資本、 中原資本等, 基礎投資者承諾合計認購125.35億港元的股份, 相當於發行規模最多71. 7%,設6個月禁售期。

中國華融(2799)和中國信達(1359)是國內最大的兩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德意志銀行發報告比較兩者去年業績,發現華融在股本回報率上更勝一籌, 達19.1% , 高於信達同期的14%,而華融的撥備覆蓋率更是高達446%,遠拋離信達同期的240%,亦高於多數同行。

2012-2014年,集團年度淨利潤分別達到人民幣69.866億元、100.932億元和130.308億元,平均股權回報率分別為19.4%、22.7%和19.1%,位居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首。

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以及2015年6月30日,華融資產的不良債權資產總額分別為583.563億元、1002.672億元、1917.504億元及2470.656億元。

昨日,中國信達收盤報3.12港元,較3.58港元IPO發行價下降了12.8%。但筆者認為華融仍然抽得過,因為中國華融是少數由財政部直接控股的金融機構之一。

2014年為促進業務發展,中國華融引進中國人壽集團、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控股、中金公司、中糧集團、復興國際、高盛集團等8家戰略投資者,上述戰略投資者合計共持有約22.5%的股份,財政部則持有約77.5%的股份。

是次新股發行只相當於擴大後股份15%,當中並沒有舊股出售,可見這些投資者均看好將來的股價表現。新引入的十名基礎投資者已認購新股發行規模七成,所以市場貨源相當乾,因此筆者認為中國華融無得輸,15%回報應該是有的。

一劍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復星國際 (656)大轉型,「奇數」供股不簡單

復星國際(656.HK),是中國最大的民營綜合企業控股公司,公司總部位於上海,註冊在香港,人稱「上海和黃」,旗下參股多家海內外企業,比較著名的子公司,有復星醫藥、上海復地等。集團四大業務有產業運營、投資(含戰略投資)、資產管理和保險,每個業務包括多間子公司。

復星集團由四位復旦大學的畢業生在1992年創立,據美國《福布斯》公佈2015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復星國際位列536位。由於復星的投資戰略和巴菲特的模式非常相似,因此被國內外媒體稱為"中國版巴郡"。

復星國際(656.HK)的業務範疇非常大大,筆者很難全面地講解,今次只集中討論復星國際(656.HK)又向股東伸手要錢之事!

復星國際(656.HK)9月宣佈,以500供56股比例零折讓供股,每股認購價13.42元,供股8.67億股至8.71億股,集資116億元。供股的包銷商為復星大股東復星控股,現持有復星71.37%股權,若無合資格股東選擇供股,大股東持股比例將增至74.2%。相信復星國際(656.HK)的長期股東們對此等通告內容並不陌生,因為這另類的增持方式去年四月已上演過一次。以「奇數」供股,再加上沒有折讓,目的就是希望散戶不跟供,令身為包銷商的大股東可趁機增持。

2014年4月9日,復星國際(656.HK)宣佈500股供39股,每股9.76港元,集資51億。那次供股,散戶如無採用逆向思維跟供,便只能眼光光看著股價在供股後快速上升一倍。

另一方面,也提提讀者,復星國際(656.HK)除了是經驗豐富的收購者,同時也是一個財技高手。今年5月12日,復星國際(656.HK)透過先舊後新方式配售4.65億股,佔擴大後約6.21%。每股配售價為20元,淨籌約92.43億元。據悉猛人的馬雲、馬化騰均有參與是次配售,但現在均變成蟹貨了。

是次集資原因之一,過去兩年,復星在歐洲頻頻出手,大舉收購,因此有大量的資金需求。其首席執行官梁信軍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公司目前已在歐洲的20個項目中投資38億歐元,復星有意繼續在歐洲,尋找更多收購目標,從而擁有迎合中國正在崛起的消費階層的相關企業。

另一個集資的原因,集團上月下旬公佈與SOHO中國(410)各持股50%的上海-海之門重組,SOHO向復星出售證大外灘100%股權,交易代價包括84.93億元人民幣,及向SOHO中國清償貸款連應付利息共約45.85億元人民幣。收購完成後,復星將全力推進外灘8-1地塊在建中的金融中心項目未來發展,計劃於2016年竣工,這裹有上百億資金缺口。

復星國際(656.HK)長遠可能會倍升,但短期並不十分看好,一是公司業務範疇太廣,資產不應存有太多的溢價,二是公司仍然處於轉型階段,重心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非一朝一夕的事。筆者認為供股後,最多只能重上$18,去年那種供完倍升的事,不太可能重演。

筆者相信有$4利潤,對市場炒家己夠值博率。既然$13.42供股價,如能$14之下買,肯定也唔會輸好多。如有閒錢,買復星股權(2996.HK)跟大股東一齊供下亦無妨。過去一個星期,復星國際(656.HK)平均有四成沽空,估計與有心人想壓價收復星股權(2996.HK)有關!

一劍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兩雄相爭鬥錢多,招商銀行股價挺 (3968.HK)

招行公告顯示,2015年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間,招商局集團通過旗下四家附屬公司間接累計增持招行14.77億股,其中A股14.29億股,H股0.49億股。此番增持耗資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平均成交均價介乎18元/股和19.66港元/股。目前,招商局集團持有招行股份已從20.94%躍升至26.8%,遠遠超過二股東安邦保險10.72%的持股比例。

安邦保險早在2013年便謀求進入招行董事會,但一直未能如願。從去年開始安邦便多次增持招行,持股比例由2.76%升至10.72%。今年7月,安邦更首次安排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峰加入招行董事會。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招商局集團此舉,是防範安邦保險對招行有非份之想,以免重蹈民生銀行的覆轍。(註:安邦保險是近年來資本市場崛起的“狂人”, 以“有錢”、“彪悍”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從去年11月28日至今年年初,安邦保險集團在兩個月內連續12次增持民生銀行,持股比例從5%增至22.51%,最終民生銀行大股東易主。)

除了招商局集團與二股東安邦保險的股權格局變化,到底招行有什麼價值,值得招商局集團不惜耗資300億力保?莫非是金蛋?

招商銀行(3968.HK)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公司應佔溢利為32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8.3%。每股基本盈利1.3075元人民幣。不派中期息。期內,淨利息收入上升17.7%至661億元人民幣,貸款減值及信貸風險準備增加128.5億元人民幣至291.7億元人民幣。資本充足比率為11.8%。

雖然遠較第一季的15%增長遜色,但整體仍屬同業中表現較好的。期內,無論於淨利息收入、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及其他淨收入方面,均呈按年增長。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招行2016及2017年度,預計溢利分別增長10%及9%。現價HK$19.88,市盈率為7.18倍,息率為4.21%。

零售業務占利潤貢獻一半,一直是國內商業銀行向零售業務轉型的長遠目標。據招行半年報,招行已率先"達標",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197.22億元,同比增長30.32%,零售利潤占比49.03%,同比增長8.82%。零售營業收入450.21億元,同比增長40.39%,占該行營業收入的45.37%。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AUM)餘額達43,220億元,較年初增長24.56%。零售客戶期末存款較年初增長3.47%,餘額為10,494億元;零售貸款總額10,565.13 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60%。

融360金融搜索平台針對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七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2015年上半年信用卡業務的表現進行了盤點。十二家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5.11億張,新增發卡量4,158.11萬張,相較2014年增長8.86%。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繼續獨佔鰲頭,新增發卡量306萬張,累計發卡量共計6,443萬張,佔中國信用卡市場12.6%。信用卡累計交易額前三名分別是工行、建行、招行,信用卡累計交易額同比增長率前三名分別是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及中信銀行。由此可見,在零售業務方面,招商銀行仍然是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沒有任何放緩的跡象。

從去年開始,招行行長田惠宇提出的"一體兩翼"經營思想,目標是今後五年內,零售金融板塊在整體利潤占比中,爭取每年提升3個百分點。目前內銀股價已反映未來經營上的挑戰,如果內銀板塊只可以選擇一隻,我會選擇招商銀行(03968)。招行是第三隻來港上市的內銀股,到目前為止,無論資產質數或營運效率都較同業為高。短期目標係重上$22,幅度比較小,希望明天有低位讓筆者入便宜貨。

招行大股東招商局集團,是A級中央企業(2014年利潤排名第十) ,業務主要集中在交通(港口、公路、能源運輸及物流、修船及海洋工程)、金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房地產等三大核心產業。在國家大力支持央企做大做強的背景下,招商局蛇口控股以換股方式吸收合併招商地產。

篇幅所限,留下三個問題給讀者思考:

國務院批準交通銀行的混改方案被視為改革序幕,當交通銀行完成混改,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招商局集團完成了招商地產重組後,精力及目光將會投向哪裡?
招商局集團現在的增持,是否在為混改引入民資可能會引致的權股攤薄做準備?

一劍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中國製造捨我其誰,中國忠旺(01333.hk)

中國忠旺(01333.HK)為全球第二大、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製造商,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中期收益78.9 億元民幣,期內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調整,毛利率由去年同期28.2%上升至32.2%,每股基本盈利上升13.2%至約0.21元人民幣。中期股息每股0.09元人民幣(相當於0.11元港幣),派息率約42.8%(2014年同期:35.0%)。

中國國務院頒佈的「中國製造2025」十大產業領域,其中有四項是與中國忠旺(01333.HK)的業務有關,分別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中國忠旺(01333.hk)已通過國際鐵路行業標準(IRIS)的年度審核、AS9100C航空航太工業品質管制體系的監督審核,船舶和海上設施給予技術規範的中國船級社(CCS)認證的鋁合金型材擴項認可,從而具備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太和船舶領域用高端鋁加工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資格。

新能源汽車領域
由於受到電池重量及電池續航里程的影響,電池驅動的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更迫切需要車身減重。中國忠旺設計的華晨客車全鋁車身新能源公交客車已經進入路試階段,全鋁車身具有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吸振能力強等優勢,與一般鋼製車身相比減重比率達到40%以上。除了華晨客車之外,中國忠旺與江淮汽車、比亞迪等國內知名車企均展開了合作。
相信在國家大力推動電動車發展的國策下,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提升,身為全鋁車身製造商的中國忠旺將會從中受益良多。集團於上半年收購的遼寧忠旺特種車輛製造有限公司(「特種車輛廠」),目前已取得生產銷售多個全鋁商用車的相關牌照,正在建設單班年產能4,000輛車的兩條生產線,預計今年底開始投產。

先進軌道交通領域
根據國際鐵路聯盟的定義,高速列車是指運行速度大於250km/h的列車。目前,鋁合金幾乎壟斷高鐵車體材料的全部分額,其中85%以上為擠壓鋁型材。中國忠旺是目前國內少數幾家能夠研發製造時速從300km/h、350km/h到400km/h高鐵車體鋁擠壓產品的企業,一些大截面的產品,如高鐵車頭部分的寬板,國內目前只有中國忠旺一家能夠生產。同時,中國忠旺還掌握了高寒高鐵原材料的生產工藝,為中國北車供應的鋁型材,可以經受50℃以上“冰火兩重天”的氣候變換。相信在國家繼續支持高鐵發展的大方針下,隨著列車的國產化進一步提升,中國忠旺仍將受惠。

航空航天領域
中國大力發展軍工航太科技,繼續將大量應用合金鋁。2013年,中國忠旺結合航空航天領域對鋁型材的規格、特性及嚴格的質量要求,啟動了“7075航空擠壓棒材”的研發項目。據了解,中國忠旺重點發展2、5、7系三個用於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的硬合金工業鋁型材產品,不在歐美國家“反傾銷及反補貼”的限制之列,因而有助於中國忠旺成功“二次”進入美國市場。

集團另一個亮點,中國忠旺位於天津的高附加值鋁壓延材項目將於年底前投產。鋁壓延材項目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的鋁板、鋁帶及鋁箔產品,以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食品、醫藥包裝、化工容器、工程設備等對技術要求嚴格的行業領域。該項目第一期年設計產能為180萬噸,共兩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均裝備全球獨有的225MN超大型鋁擠壓機,屆時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忠旺在生產高端大截面工業鋁擠壓產品的實力。項目分兩期進行,至2018年將實現總年產能300萬噸的規劃目標。

外部環境理想
財政部4月23日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關稅的通知》,對鋁加工材等產品出口實施零稅率,調整自2015年5月1日起實施,相信這措施將有助中國忠旺實現海外市場“二次”騰飛。

截至2014年底,國內電解鋁產能已達4400萬噸,而產量僅為2368.4萬噸,產能利用率剛過一半,相信未來幾電解鋁價格將繼續在低位運行,這對於中國忠旺這類以電解鋁為原材料的鋁型材製造商的成本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現價$3.13, PE 6.97倍,息率5.11%,短期目標:3.6。根據往年紀錄,十月底公布第三季度業績。
利淡因素:負債比較重,以及民企身份。(篇幅所限,待續)

一劍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移動支付時代來臨 百富環球(327.HK)先拔頭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子支付發展更為便捷,金融電子支付方式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百富環球預期將持續受惠於該等進程。

百富環球是一家電子支付(EFT-POS)終端機解決方案供應商,根據2015年7月發布的TheNilsonReport,百富於2014年的電子支付終端出貨名列全球第三名。201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增10.1%至11.1億港元 (下同),股東應占利潤大增55.9%至3.1億,或每股0.279港元。

公司收入近95%來自電子支付終端,上半年按年增11.6%至10.5億港元,主要有賴於海外市場銷售同比增長22.7%至5.6億港元,占比首次超越國內。其中,美國市場成增長亮點,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78.2%,預期高速增長仍將延續。盈利能力方面,整體毛利率在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下同比改善3.7 個百分點至41.5%。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經營活動的現金淨額2.36億元,銀行及手上現金16.87億元,並無任何借貸或資產抵押,財務穩健。

公司已於全球逾80個地區及國家佈局,未來目標是將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超過70%。今年7月中,集團以467萬歐元,完成收購意大利軟件開發商Pax Italia 70%股權。透過是次收購,有助提升集團在歐洲的市場地位,以及提升技術水平。

根據2015年7月發布的TheNilsonReport,2014年出貨量於各地區明顯大幅增長,於歐洲的出貨量增加17%,亞洲增加20%,美國增加86%,中東及非洲增加127%及拉丁美洲增加1,245%,海外地區優勢明顯。電子支付已成為全球趨勢,百富環球於海外市場快速擴張,並已佔據領先地位,外加充裕現金支撐外延擴張,預計公司仍將維持高增長。

同時,內地市場則有望重新成長。繼2015年4月份下發《發改委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初步方案》後,發改委日前再度下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有關問題的意見》,按照《意見》的規定,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整體將下降,其中餐飲娛樂業最受益。據市場估算,餐飲業商戶手續費降幅將超過60%,預期當政策落實後,降低商戶費率支出,將有利推動商戶增加使用POS機的意欲。

聯交所股權變動資料顯示,百富環球(00327.HK)獲富達投資於8月13日場內增持233.7萬股,每股均價8.52元,涉資1,991萬元。持股由6.9%升至7.11%。現價比富達更便宜,只需:$8.1,短期阻力:$9.5。

風險:高陽科技(818.HK)持股32.75% 。註:車峰持有高陽科技(818.HK)12.04%。

一劍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列車還在正確的軌道上,只是速度稍為慢了一些!

油價近日大幅反彈,昨日連帶整個石油板塊上升近一成,好像油市已經出現復蘇。筆者則認為油價好不了哪裡去,當然也壞不了哪裡去。策略:油股升太多就減,跌太多就買,波幅在40-60美元。呢兩日油價急升最主要原因,是北極熊終於忍唔住了。自十月一日起,俄羅斯空軍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發動多次空襲,引致石油供應的風險溢價上升。不論出於甚麼原因,油價上升對俄有利。

話說美國大量生產頁岩油的目的,就是要打壓國際油價,希望重施八十年代打誇蘇聯的技倆,再次以經濟手段打誇俄羅斯這個死對頭。其實,筆者頗認同這觀點的,也相信美國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現在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俄羅斯的經濟命脈,占出口總額七成,超過一半的財政收入來源於此。話說1985年,沙特從8月每天200萬桶原油出口量,增加到1986年3月的1000萬桶,期間油價從30美元/桶跌至10美元/桶,跌幅近六成!短短五個月時間,蘇聯損失一百億美元,差不多是它對外貿易收入的一半。同時,中東油國在油價上升時購買的大批軍火,在油價下跌時紛紛要求延期付款,甚至取消訂單,此舉令蘇聯的經濟進一步雪上加霜,最終引致後來的解體。

美國之所以對中東如此重視及緊張,目的並非保障自己的石油供應,因其現時石油自給率已經很充足。中東的石油,主要出口地是歐洲、日本和中國。美國深明只要控制了中東能源通道及要塞,其海軍控制住運油路線,歐洲和日本就沒有造反的本錢,只能繼續做其附傭,買其國債。因此,中東對美國來說是「利之所在,國之根本」。

大宗商品的博弈,無可避免會牽涉到一些地緣政治,但這不是本欄的主題。今日, 是A股在國慶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外圍已積累了一定的升幅,紅盤高開應無懸念,只係升幾多的問題。對於A股未來的走勢,筆者並不太悲觀。
習近平於9月底訪美期間,中美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只要人民幣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存SDR評估標準,美國將支持人民幣加入SDR,成為儲備貨幣。何謂特別提款權(SDR)?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稱紙黃金)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在創立之初,SDR的價值等於0.888671盎司的黃金,這恰好與1美元等值。其後,美元持續貶值,各國為保證SDR作為儲備資產穩定的購買力,基金組織決定以一籃子貨幣作為SDR定價的基礎。各種貨幣在SDR中的權重,基金組織每5年進行一次調整,以反映世界經濟發展的變化。因此,中國若錯過了2016,便要等到2021,筆者相信這個可能性不大。

據國際支付系統(SWIFT)數據顯示,今年8月人民幣使用量份額急升0.45個百分點至2.79%,以0.03個百分點擊敗使用份額2.76%的日圓,首次登上全球支付貨幣第四位。筆者相信習大大訪美之行已經與美國傾掂數。因此,人民幣由8月貶值逾4%後掉頭回升,預示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被納入SDR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今年六月十日MSCI(明晟)在公告中表示,暫時未將A股納入MSCI基準指數的原因與資本市場不夠開放、相關稅收條例不清晰有關。同時表示,預計在一些與市場準入相關重要問題解決後,將把中國A股納入全球基準指數。MSCI(明晟)將與中國證監會成立一個工作組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A股將保留在2016年新興市場指數評估名單。

因此,在習近平訪美後,筆者對A股後市已不太悲觀。列車還在正確的軌道上,只是速度稍為慢了一些。相信A股與世界資本市場的接軌只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榆濟管道交易在即 中石化冠德(934)看高一線

今日,我們先看一則寓言笑話。

在郵輪上,一隻鸚鵡對女服務員說:“大嬸,快斟茶,大爺要飲茶。”
兔子見狀,也學鸚鵡,對女服務員說:“大嬸,快斟茶,大爺要飲茶。”
女服務員聽後大怒,決定將鸚鵡和兔子扔下郵輪。在半空中,鸚鵡張開翅膀,飛走了……

兔子只看到鸚鵡囂張,卻沒想到鸚鵡有翅膀能飛,而牠自己則沒有。同理,適合炒家玩的股票,唔一定是適合自己參與。

我想透過這個故事告訴讀者,因為我資質平庸,有好多股票都唔識炒。因此,我只能將股票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碰的,一類是不可碰的。在可碰的股票中,我又分兩類。一類是有投資價值的,一類是無投資價值的。結果,我手上可以投資的對象便減少了四分之三。承蒙朋友不棄,在此開個專欄。我個人比較貪睡,只喜歡投資及寫一些能夠安眠入睡的股票。

寫了三日中航科工(2357.HK),可能大家都有些悶,但軍工系列未寫玩。今日轉下題目調劑一下,談談中石化冠德。

中石化冠德(934.HK)主業從事原油及石油產品貿易及碼頭,亦是為倉儲、物流、運輸以至全球國際物流代理服務,其直接控股公司為中石化冠德國際,而最終控股為中石油化工集團。上半年油價下跌,反而刺激石油相關消費,加上內地石油產量減少,進口石油增加,所以令石油碼頭吞吐量上升,冠德作為內地最大的石油碼頭運營商,自然受惠。上半年冠德的7個石油碼頭總吞吐量達9,596萬噸,同比增長14%。

中石化冠德(934.HK)近月正向母公司中石化收購榆濟管道公司,該項目長達940公里,年設計輸氣量為30億立方米,主要輸送中石化於鄂爾多斯盆地氣田生產的天然氣至山東省,是內地重大能源項目。該項目去年首11 個月錄得除稅後淨利潤2.48 億元人民幣。中石化冠德管理層在中期報告已提到,下半年要盡快完成該收購的政府審批及股權交割,而市場就傳聞十月完成。

同時,中石化冠德(934.HK)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富查伊拉的115.5萬立方米油品儲罐項目即將落成投入營運。相信公司今年的盈利增長,會因這兩個新增項目而變得可期。公司2014年的全年溢利則為6.99億元,每股攤薄盈利為28.16仙。在油價暴跌的2015年,上半年集團盈利仍按年上升15.4%至4.35 億元,或每股盈利17.5仙,實在是難得,主要得益於租船業務轉虧為盈,加上碼頭業務經營業績穩定增長。由此可見,石油價腰斬,對中石化冠德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甚至有幫助。

關於半年業績中,顯示營業收入只得4.29億元,按年大減87.8%,那是因為集團經營重心調整,沒有開展原油貿易所致,對核心盈利沒有影響。中石化冠德昨收$4.080,對應2015每股盈利預測$0.43,現價為PE 9.4倍,短期重上4.5應該射程之內,如果有榆濟管道交割完成的消息,則可進一步睇$5元。

中石化冠德(934.HK)是中石化整合資產的受惠者,母公司中石化(386.HK)過去三年持續注資,令公司在多項業務上均獲得穩定發展。預計中石化會繼續沿倉貯物流方向注入資產,傳聞位於青島的液化天然氣(LNG)碼頭為短期潛在收購項目之一。投入運營不久的中石化青島碼頭項目,為中石化首個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現時項目一期運行順利,未來會擴建二期。